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考查先秦时期的民族认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原是羌戎的一个分支,灭商后,它自称为夏,即夏区域内的人,因此称同姓诸侯为“诸夏”,同时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也为“诸夏”或“东夏”。春秋以后,由于部落的逐渐合并,又出现了“华夏”的名称,最后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的范畴。周部族称谓的变化既体现了一种历史传承,也是这一过程中民族认同不断加强的体现,故C项正确。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故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同姓诸侯、异姓诸侯、古代帝王的后代,B项所述“宗法观念”与此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故排除D项。2.D考查汉朝儒家思想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材料展现的是汉宣帝时期以儒家经典思想标准评断一诸侯国除国的过程,这说明当时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故D项正确。汉初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基本得以解决,故排除A项;材料核心内涵是儒家经典法律化的问题,未涉及刺史位卑权重的特点,故排除B项;单凭题干中的一个事件,不能得出“蔚然成风”的结论,故排除C项。3.D考查唐朝的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是均田制、租庸调制崩溃,地方藩镇割据猖獗,中央财政和集权受到威胁,材料表明两税法在河朔地区得到了实施。虽然这种实施是有限度和不完整的,但河朔三镇至少在经济形式上保持了与中央的统一,河朔三镇与唐王朝中央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讲,两税法在河朔地区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又对地方割据势力有所约束的日的,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两税法下百姓所交税额的减少,无法得出“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额负担”的结论,故排除A项;两税法有征税标准改革和中央地方财政分税改革,说明两税法首要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其次暗含着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排除B项;两税法改变了汉、唐前期以来的征税标准,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解读,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